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 / 正文

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

“传福音,扬中华”——争做“福”文化国际传播者

---天游注册代理1958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总结报告

来源: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4/06/11 15:58:59 浏览人数: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作为天游注册代理1958重点立项项目,旨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探索、翻译项目、社交媒体等综合性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持续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与国际语言交流相融合,将“福”文化推广到语言传播交流的国际大舞台,促进全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认知,为中华“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高质量提升贡献福商力量。

项目团队现有师生党员13人,入党积极分子35人。成员分别来自天游注册代理1958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日语专业学生,以及辅修第二外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学生。他们品学兼优,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福”文化推广交流的中坚力量。

二、“立项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福”文化作为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中华重要传统文化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观。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华“福”文化在国际交流传播中面临沟通障碍和理解错误等矛盾性问题日显突出,也缺乏系统性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为此,天游注册代理1958外国语学院党委充分挖掘各方资源,指导支部利用外语专业的语言优势,将中华“福”文化进行精准翻译,通过打破语言沟通障碍,将“福”的寓意传递到国际大舞台,从而提升中华“福”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培养青年一代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传播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开展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深化他们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自信地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立项活动”做法

(一)寻“福”:解密“福”文化基因,赓续中华传统文脉

为深入理解和体验“福”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刻内涵,支部组织了系列的文化探索活动。一是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和街边采访,深入了解了闽商精神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二是三坊七巷的文化体验,参观了严复学者纪念馆和其他文化点,团队通过专家讲解加深了对现代历史和文化融合的理解;三是烟台山万国建筑历史风貌区的探访,通过访问和探索福州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团队体会到了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平衡;四是仓山区福文化博物馆参观,通过对福文化各个方面的展示,团队获得了对福文化深层次的认知;五是建阳茶产业发展基地考察,实践队员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建阳福茶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生态、绿色、有机茶产品的推广;六是闽安村的拗九节体验,通过参与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支部深入了解了福州的民俗和“福”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七是“福”文化书法篆刻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还增强了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

(二)研“福”:深挖“福”文化价值,丰富人民幸福生活

为深入挖掘“福”文化中的文化价值内涵,诠释“福”文化引领新时代人民对幸福理想生活的诉求与表达。团队成员先后参加福建“福”文化嘉年华大型文化活动,通过文艺表演、文创展示等多样性展示,进一步推广了中华“福”文化的影响力;体验福街的传统元宵花灯展,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了解花灯文化的现代创新和传统技艺的结合;前往东街口福书轩,通过3DVR技术和实际展品,体验了福文化的多维度展现,了解“福”文化与当地历史、人文、物产、生态等领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关注“福”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特别是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认识。

同时,团队成员从基层社会层面进一步了解“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前往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白眉村、闽安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与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深入访谈,不断挖掘“福”文化在地方社区中的影响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而理解当地居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 “福”文化。比如,节日庆典、家庭仪式、饮食习惯等的“福”文化的价值表现。

(三)译“福”:翻译“福”文化,赋予新时代精神力量

为使“福”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深厚内涵得以准确传播,提高“福”文化的全球吸引力和说服力,让更多国际友人能够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重点采取以下行动:一是精准适配“传”与“译”,对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和语境的深入研究,精选适合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翻译工作不仅忠实原文,也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性和文化的适宜性;二是多语种内容制作,包括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介绍、福道(福州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简介、烟台山以及福州郊野公园的多语种介绍材料。这些内容被翻译成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个国际通用语言,以覆盖更广泛的国际受众;三是利用好国际传播平台,通过国际社交媒体和数字媒体,增加了“福”文化在国际上的曝光率和互动频率。

(四)传“福”:贯彻实践育人精神,强化青年使命担当

结合外语专业优势,积极利用多语种语言服务,开展“福”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活动。在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账号,推动多样化的传播内容,增强“福”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目前,采用实景拍摄的方式,已成功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Twitter、Facebook五大海外社交平台上,发表武夷山茶文化、闽瓷文化、闽信俗文化等20个中华“福”文化传播视频,吸引了大量国外粉丝,各平台好评数据出现井喷效应。其中,Facebook平台数据较为突出,4个账号粉丝量均超过千数,向国际观众展现了中华“福”文化的传统魅力和美学价值。

四、“立项活动”成效

此次立项活动以推动“福”文化国际传播为目标,抓好“寻”“研”“译”“传”四个重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于挖掘、研究和传承中华“福”文化,通过文化探索、翻译实践、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引导学生发扬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将“福”文化推广到国际大舞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提升对“福”文化的价值认同

项目期间,组织了5次博物馆参观、3场文化讲座和4次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共计参与人数达到150人次。通过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和文化探索,显著提高了学生对“福”文化的深度理解。成员们通过访问“福”文化博物馆、参与文化讲座和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等方式,获得了关于“福”文化历史和现代应用的实际知识,帮助成员从实践中理解“福”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培养支部成员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活动期间,支部成员参与了4次国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福”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通过与国际人员的交流合作,增强了成员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推动“福”文化的国际传播。立项期间,支部成员薛林俊的“闽商文化国际传播”项目获得202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张榆婷同学的“建阳白茶文化”视频作品获得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比第一名

(三)增强支部成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项目设计包括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全方位培训,提升了成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活动表现上。立项期间,党支部书记获得校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辅导员工作案例三等奖、撰写的主题党日活动策划获得校级二等奖,支部成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36项荣誉称号,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1项,申请专利2项,发表CN学术论文2篇。

(四)强化党员使命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项目活动,支部成员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增进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示范了如何通过文化力量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在立项期间,支部成员志愿时数达到895.66小时,支部成员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现场学习相结合,并将学习成果转化成实际行动,发挥专业特长,为外国友人提供免费的福文化翻译16次,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志愿服务中诠释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五、佐证材料(若没有可不附)

 

1 中华“福”文化探索

2  中华“福”文化实践调研

3 中华“福”文化翻译

4 中华“福”文化传播

 

 

 

 

 

 

 

 

 



下一篇: 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党员助力乡村振兴